心靜慧開

禪之流行

0

本文由心慧法師撰寫, 發表於 2010年12月16日

近年來,中外報章、雜誌皆見與禪有關的作品刊登。無論宗教、文學、哲學、藝術界的朋友都喜歡談禪。

“禪”的梵語為Dhyana,源起於印度,成宗於中國,發揚流行到日本、東南亞,以至近期也成為歐美方面,流行的宗教信仰與生活方式。

甚至有學者、專家把它關連到精神分析,與心理治療方面去探究,視之為對治由現代科技文明,所帶來的種種弊病之清泉以至靈丹妙藥。

何時面向世界?

0

本文由心慧法師撰寫, 發表於 2010年12月16日

今期最早收到的文稿,是由紹根法師所撰寫:“香港代表出席世界佛教僧伽會第六屇大會概況”。余閱後不期然有所感觸。 現在世界性的佛教組織有“世界佛教友誼會”及“世界佛教僧伽會”,創立至今,己有四十多年歷史,每隔兩(三)年,輪流在世界各會員國召開,其間曾停頓近二十年,未曾有任何活動;但個別會議如:世界佛教聯合會議、泛亞洲佛教大會議、世界佛教青年僧伽會議、世界佛教青年大會議、世界六大宗教和平會議等紛紛召開,都是團結全世界佛教徒的力量,發揮佛陀慈悲、濟世利生的偉大行願前提下,所組織舉行的國際性佛教會議。 澳門這彈丸之地,隨著“澳門國際機場”落成,1995年12月8日開幕啟用,澳門與國際的關係亦日趨緊密。面臨這一轉變,澳門佛教與外間的聯繫,將日漸頻繁。但回顧“澳門”之佛教事業,無論文化、教育、慈善、福利、弘法等等工作進步緩慢;佛教團體各自發展,形成“固步自封”、“裹足不前”的局面。作為澳門佛教的四眾弟子,該有何感想? 盼望澳門每一位佛弟子,都能團結一心,為“澳門”之佛教事業,共同努力。祈待不久之將來,”澳門佛教聯合會”便能成立。使“澳門佛教”界能得與世界各地佛教有所交流聯繫,並與國際間其他宗教社會福利團體,攜手合作,促進世界所有種族的和諧,達致世界和平,建設人間凈土的理想目標。阿彌陀佛! acheter tadalafil en ligne

行道守真為善 志與道合者大

1

本文由心慧法師撰寫, 發表於 2010年12月15日

《四十二章經》中有雲:“行道守真為善,志與道合者大。”我以這句話與各方有緣者共勉。

修行學佛,必須要有真心;不但學佛真,做事真,待人接物也要真,“志誠”、“虔誠”兩字就是“真”的表現。

所謂志同道合,欲得真善,行於大道,必須志與道會合,心行一致。余謹以此心,感謝紹根法師和譚世寶教授為本雜誌創刊獻詞,中山大學姜伯勤教授、願炯法師、湛如法師、廣興法師、圓慈法師、凈因法師、開照法師、余江強先生、劉煥君居士、蕭德釗先生等,於百忙中為本刊撰寫稿件;林敏聰先生為訪問篇繪畫圖片,彭志銘先生借出次文化出版之《大自在漫畫》轉載,張錫堅先生為本刊封面及彩頁設計。從各種不同的學問角度,抒發個人的學思心得,迎合不同程度讀者的興趣。

隨緣做事 遇事學習

6

本文由心慧法師撰寫, 發表於 2010年12月15日

當出刊之際,懷著無限歡欣的心情,猶如嬰兒初生一樣的喜悅,期待澳門的第一本佛教刊物,終於面世,命名為《澳門佛教》。

此創刊號能出版,得到澳門各大道場、團體、善知識們的參與支援,成立『澳門佛教出版委員會』,使本刊能順利誕生。
“隨緣做事,遇事學習”,是余做人處事的座右銘。雖自愧才疏,年紀尚輕,經驗不足,以兢兢業業的心情,勉力擔任主編之職,但吾樂於接受這個挑戰。

每個人的生活,都侷限於日常接觸的事務,祈盼能適應初機及不同興趣、不同程度的讀者,能有喜歡閱讀的文章,非常困難,恐有稿件不足之苦。懇請十方大德,善知識們,將己所聞、所思、所修、所學、所見、所感、所說,記錄下來,邀請大家一起走過自己的心路歷程,分享自己的苦樂經驗。籍以引發初機學者,起其鼓勵與啟迪作用,能將諸佛菩薩的慈心興悲願,廣為宣揚。

心經中智慧之道《不執》

4

本文由心慧法師撰寫, 發表於 2010年12月10日

很多人誤解以為佛教所講“不執著”,就是採取無所謂、渾噩、放任的人生態度。其實“不執”是指,不為過往的認識,所局限而能如實地觀察事物。

《心經》中般若如何應用?般若是最高的智慧,由般若最高的智慧,才能親證宇宙人生根本真理。真理的條件:1.本來如此;2.必然如此;3.普遍如此;

我們可以在日常見聞的事物中去了解,一切事物的存在,都不過是不同之原因條件的假合,凡是假合成的東西,它底本身一定是遷動變化的;它依原因而存在,同時又與它法作緣,它法也是遷流變化而存在。這種互相影響互相推動的關係,佛法簡稱之為因果關係。

瀏覽寶蓮寺網站主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