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近幾年來,隨著全球經濟低迷,社會各種問題日益嚴重,一些學佛的朋友,缺乏善知識提攜指引,並不明白經中之理,更有些人將《心經》錯說成是僻邪,驅鬼,治病的靈符,將明理、明心的佛法,變成了巫術一樣,真的辜負釋迦牟尼佛說法度生的一片慈悲之心。
《心經》為當今最多人所認識,流傳亦最廣;《心經》可說是《大般若經》中的精華,珍貴如人體的心臟,是所有氣血脈絡的樞機,其重要性非比尋常,盡攬了諸法真諦究竟之義;經文中短短二百六十字,卻道出佛教的精髓,語句流暢,可謂言簡意賅,譽以為佛法中的心法。在《大智道論》中云:“般若波羅蜜是諸佛之母……”
佛教中常言:信、解、行、證,此乃修行學佛者所必經之四種過程,首先必須信樂佛法,其次了解佛法,進而身體力行,最後證悟其果。因為佛法是生活的,應以佛法之智慧,覺悟人生;佛法所揭示的是生活的真理、生活的藝術;因此,學佛者必須用佛法來淨化我們的生活品質,提升我們的人格,指導我們的生活實踐。
現代社會發展一日千里,人際關係錯綜複製,處身在這大時代中,如何使心靈平靜,不受外界困擾呢?研習佛法的最好方式,也是在生活中,觀察、思維,並逐步應用、落實於我們平常日用當中。從明心中開啟智慧,大家能真正體會到《心經》真正的義理呢!由此顯發般若智慧,進入覺悟解脫的生活。
首先與各位談心,介紹心的種種及其作用,希望各位藉著佛法的啟示,能能拋開心事,止息妄想,恢復本有覺性的寧靜,獲得心靈的自由與解脫,進而改善生理與心理的健康,提高生活的意義與情趣。
心的種類:
我們生長在資源發展迅速的大都市,工作疲勞,生活緊張,身心都不自由;更無法解脫現實種種煩惱的困擾,可謂心事重重,相當苦惱。人非草木,誰沒有心?何況外界一切事物,皆因人心關係而存在,可以說:人類生活是否幸福?人類前途痛苦或是快樂?無一不繫於人心,以心作主。但心是甚麼?心是人類行為的主宰,亦是人類精神的主帥。但心的種類繁多,有善有惡,有好有壞,有貪有瞋,有喜有怒……古人說: “人心不同,各如其面。”而佛經則說眾生的心,有八萬四干妄想之多。歸納而言不出下面五點:
(1) 肉團心 – 人的心臟
(2) 緣慮心 – 人的知覺
(3) 思量心 – 人的主觀
(4) 集起心 – 人的主體
(5) 堅實心 – 人的覺性
(1) 肉團心: 指人體的心臟而言,居人體之正中稍偏左。人體所有血管皆與之相通,是促進人體血液循環的總機構,其形上大下小,尖端偏向左下方,像蓮花含苞待開,其質純是以筋肉混合,含有地水火風的成份,其量大如拳頭,內部縱橫分為左心耳,右心耳,左心室,右心室四區。由瓣膜直接相通,出入心臟血管共八條。入於右小耳約為上大靜脈,由右心室出的為肺動脈,入於左心耳的四條,即左右肺動脈,由左心室出的為大動脈,四區外有一層滑澤的心囊包圍,以保護心臟,防止人在劇裂運動或搏鬥時,不致與體內其他部分摩擦而受傷。因是血肉組成,有形相、有實質,名肉團心,是人意識所依止的器官。
(2) 緣慮心:緣謂攀緣,慮是思慮,屬人體器官的機能,如《心經》中所說眼、耳、鼻、舌身、意等六識。當人體眼等六根,與外界色等六塵對立時,能引生六識的心理而產生分別作用。例如:眼緣於色而有知覺,見到紅色的花,綠色的草;耳緣於聲而有聽覺,你能聽到別人唱歌;鼻緣於香而有嗅覺,舌緣於味而有味覺,身緣於觸而有冷暖感覺,而有我及我所等分別心理,更引生喜怒哀樂及愛惡欲之情,皆屬人的緣慮心。是以緣慮雖然通於八識,卻偏指眼等六識為緣慮心。
(3) 思量心:因為第七識特別思慮量度,第八識的見分以為實我,而引生我見,我慢、我愛、我痴等等煩惱,所謂:“恆審思量我相隨”,所以思量心,專指第七末那識。雖然,第六意識,亦有思量審度的作用,但審而不恆,第八阿賴耶識,雖永恆相續,但恆而不審,唯獨第七識,既恆又審,永遠堅執八識見分為自我。基於自我主觀,往往影響第六意識的活動,一切皆以自我出發,一切皆為滿足自我私慾而努力,甚至唯求達到目的而不擇手段;驅使人的意念,走向罪惡,作出種種越軌的行為。是以第七識,何止是思量分別計度,同時操縱人生,純屬主觀作用。
(4) 集起心:集謂積集,起謂生起。指第八阿賴耶識,能積集一切善惡種子,作為一切業種的儲藏室。又能保持業種不失不壞,作為引生同類果報體的主要因素。唯識宗認為人類日常生活的一切做作,無論善惡,都能形成一種特殊的習氣,印烙於八識田中,保持不失,作為一種能引生未來同類果報體的業力種子。人的環境,善緣具足,便引生善道果報生命,享受人間天上的快樂;若然惡的因緣成就,惡的種子配合惡的助緣,便招致地獄、餓鬼、畜生等惡道苦果。若然覺悟的因緣具足,則轉凡成聖,覺悟成佛。是以阿賴耶識,不獨是宇宙現象界一切生命的本體,亦是創造宇宙人生的主要力量。宇宙間一切善惡好醜,及十法界聖凡懸殊,苦樂天淵,無一不從此識心所積集的業力種子而生起,因名集起心。
(5) 堅實心:此堅固而真實的清淨心,是人類精神的主體,亦是眾生本具的覺性、佛性。在唯識宗名圓成實性,在天台宗名真如自性。真是真實,顯非虛妄,如謂如常,表無變易。世間事物,皆虛妄不實,唯此真如自性,真實而又永恆。在時間言,此心窮盡三世,過去如是,現在,未來,甚至無量劫的將來,無不如是,所謂:“亙古今而不變,歷萬劫而常新”。
《心經》的心字,可以有多種的解釋,然此處取心要、精要的意思。乃“心要”“中心”的意思;可解說大乘心,即大乘佛法的心要。心,解作心要精髓。這個心字很重要,覺悟成佛也是這個心,眾生作業也是這個心,天堂也是這心,地獄也是這心,所以《大方廣佛華嚴經》云:“一切唯心造。”一念迷即眾生,一念覺即佛陀。
心經中智慧之道《談心》
2
DDDDDDDDDDD
陳明 發表於 2010年12月15日
sssssssss.ss.s.s..s.s.s.s
dddd 發表於 2010年12月16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