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靜慧開

在起步中求發展 在貫徹中求進步

0

本文由心慧法師撰寫, 發表於 2010年12月16日

佛教源出於印度,流傳中國己二千餘年,融合中國文化,不論在教理思想體系上,或在教規儀式中,都完全適合中國人倫理、道理、風俗、習慣等,佛教便成為中國文化主流之一。

中國佛教雖然深植民間,根深蒂固。但現在科技發達,經濟繁榮,人心利蔽,邪說甚多,暴力物慾橫流泛濫,唯有宗教信仰的滋潤,才能徹底淨化社會,淨化心靈。

澳門之佛教事業,無論文化、教育、弘法、慈善、福利等工作,進步緩慢,佛教各團體獨自發展,形成“固步自封”、“裹足不前”的局面。記起余曾於本刊第三期中,盼望澳門每一位佛弟子,都能團結一心,為澳門之佛教事業,共同努力。祈待不久之將來“澳門佛教總會”能早日成立。

心靈藝術之園

0

本文由心慧法師撰寫, 發表於 2010年12月16日

人類的心靈,是藝術的園地。人做得剔透玲瓏,便是藝術。一切世間的藝術,如沒有宗教的性質,都不成為藝術;但宗教如沒有藝術上的美境,也不成為宗教。

《大足石刻》中外聞名。主要由北山摩崖造像和寶頂山石刻等部份組成,實為中國石刻雕塑藝術之瑰寶。

本刊第四期己介紹過寶頂山之石窟藝術,由於第五期剛好是迎接本師釋迦牟尼世尊,降生二千五百四十年的誕辰,以佛陀降生地藍毗尼園及其他聖蹟作簡略介紹。第六期有名人專訪,致令大足石刻之北山,押後至今期刊登。

結夏安居之真義 慈悲心地永清涼

0

本文由心慧法師撰寫, 發表於 2010年12月16日

今期出版的日子正值是7月15日,使我不期然聯想起“佛的歡喜日”。佛陀時代﹝自農曆四月十五日起結夏至七月十五日解夏﹞由於夏安居期間,人人道業增長,修持悟道證果的僧人很多,所以諸佛非常歡喜。

現在佛教中依然仍有很多道場還保持結夏安居,定期修持學法的生活,暫時撇開雜務,專心精進用功,利用三個月的勤修研究,深深地體悟到人生宇宙的真理,因此亦獲得諸佛菩薩的歡喜,龍天擁護。

七月天氣異常酷熱,儘管身外周圍是多麼的熱;這股酷熱的氣流,未能沖淡學佛者,慈悲濟世,利益眾生的“精進心”。真所謂:“慈悲心地永清涼”。只要有真誠的慈悲念,自然覺得心地清涼,因為佛法如甘露,能驅除身心內外,周圍暑氣的逼迫感。因此慈悲心即是清涼地。

向佛陀致以無上的敬禮與讚頌

0

本文由心慧法師撰寫, 發表於 2010年12月16日

上期己經定版之際,突然接獲由英國凈因法師寄來之稿件,“英國將成為佛教沙漠中的綠洲”一文,心中非常欣悅。

在以基督教為國教的英國,佛教能得到承認,並由國會政府立法,列為全英國中、小學之正修課程之一,所有政府主辦之公費學校,由5至16歲之學生,在中學(GESC)會考之前,必須研讀五種宗教科目,即基督為必修科外,佛教、伊斯蘭教、印度教、猶太教、錫克教中選讀其中之四科。宗教考試,會考最少要考其中二科,而很多學校選擇佛教為第二宗教必修課程。尤其是在西方國家,實為千載一時之勝舉。為此能使港澳佛教人士,得知此訊息,分享此喜悅,唯有將“禪與佛典”押後於今期刊出。

農曆四月初八日是本師釋迦牟尼世尊的降生日,懷著喜悅之心情,迎接二千五百四十年之佛誕即將來臨,此日為世界各地佛教徒,每一年當中最重要的節日。

瀏覽寶蓮寺網站主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