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、清明水懺法會
修善如春日之草,未見其長而有所增;行惡如磨刀之石,未見其滅而有所損。-古德

改惡修善是佛教根本教義。特別是大乘佛教,認為人生是由久遠生死相繼而來,今後還須經無數生的修行,以至於成佛。其間最主要的是要消除以往無量劫中所造的罪惡,發願今後精進修行,永不退轉。因此,修習懺法便成為大乘修行的不可缺少的行儀。每逢清明節,寶蓮禪寺都要啟建清明水懺法會,由大德高僧主法,禮拜《慈悲三昧水懺》,令眾生至誠懺罪,以消釋宿世冤業,消災免難,以此功德迴向世界和平、國泰民安。

二(1) 水懺法會的起源

唐朝悟達國師知玄在沒當國師之前,見到一位僧人周身得了惡瘡,沒人願意接近他,只有悟達國師知玄照顧他。後來他病好了之後,為了感恩就跟悟達國師知玄說,以後要是有需要可以到隴山見到兩棵松樹的地方找他。悟達國師很得皇帝的信任和寵愛,皇帝賞了一張沉香法座。國師開始貢高我慢,膝蓋上就長了人面瘡,怎麼也醫不好。最後想到了僧人告訴過他,若有需要可以到隴山有兩棵松樹的地方找他。

他來到隴山兩棵松樹下,果然見到了那位僧人,原來他是位羅漢──迦諾迦尊者。迦諾迦尊者告訴悟達國師,「不用擔心,山下有三眛法水,用此水清洗你的膝蓋,就能治好人面瘡」。

正當他要用泉水洗膝蓋的時候,人面瘡竟然說話了:「慢著,你讀過袁盎殺晁錯的故事嗎」?

國師說:「我讀過啊」!

人面瘡說:「我就是被冤殺的晁錯,你就是袁盎。十世來,我一直想找你報仇。無奈你一直是守戒律的高僧,我沒有機會,一直等到了現在。現在迦諾迦尊者幫你,也是在提醒我:冤冤相報何時了」!

國師用三眛法水洗濯膝上的人面瘡,化解了多生的冤仇,為此,國師著《慈悲三昧水懺》的懺悔法門,長傳後世,廣利眾生。

這就是水懺法會的起源。

二(2) 水懺法會的意義

一年一度的水懺法會,可幫助人檢討自己無始劫以來的錯誤。《慈悲三昧水懺》對一般人所常犯的粗細惡行描摹盡致,讀誦之時,隨文入觀,好像在明鏡中照見了自己面上的汙點,不由得不使人毛髮悚然,生起深切懺悔的心。

水懺法會是消解累世業障最方便的法門。法會過程當中,同時舉行消災、超度及小蒙山施食,藉由三寶的加持與大眾共修的力量,消釋宿業,身心自在。

水懺法會是倡導慎終追遠緬懷祖德的最佳方法。法會結束時,將禮懺功德,回向現世父母、親人福壽綿長,歷代先遠考妣宗親蓮品增上,孝親報恩,可謂生亡兩利,功德無量。

二(3) 水懺法會的流傳

2600餘年前的春秋時期,晉國公子重耳流亡國外,重耳在飢餓中昏了過去,忠心臣子介子推割肉相喂。重耳流亡19年後回到晉國當國君,他就是春秋五霸之一的晉文公。晉文公封諸臣時漏了介子推,後來經由提醒欲請介子推出山。介子推不出,晉文公就放火燒山,介子推還是不出,被燒死在山裏。臨死前給晉文公留下一首血詩:

「割肉奉君盡丹心,但願主公常清明。柳下作鬼終不見,強似伴君作諫臣。
倘若主公心有我,憶我之時常自省。臣在九泉心無愧,勤政清明復清明」。

晉文公十分悲痛,每年領著群臣,素服徒步登山祭奠,表示哀悼。晉文公常把血書帶在身邊,作為鞭策自己執政的座佑銘。他勤政清明,勵精圖治,把國家治理得很好。晉國的百姓得以安居樂業,對有功不居、不圖富貴的介子推非常懷念。每逢他死祭的那天,全國上下禁止燃放煙火以示紀念。

到了隋唐年間,寒食節和清明節逐漸融合為一個節日,成為人們掃墓祭祖的日子。後來,在清明期間舉辦《慈悲三昧水懺法會》的習俗逐漸流行,引導人們利用此機會,虔誠禮拜,至誠懺悔,可消除累世所結怨仇及所造之惡業,亦可為袓先亡者超度,令身心安樂,增福生慧,事業順利,出入平安,身體健康,六親合睦,相貌莊嚴,善緣廣大,消災延壽,亡者蓮品增上,增長無量功德。